发布日期:2024-05-23 11:54:25 浏览次数:57次
在饭店质量管理中,很多管理者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饭店的服务质量总是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他们会经常感到很无奈;或者是遇上管理中很头疼的事,苦于没有给力的办法解决服务质量差的问题。与之相反,也有的饭店管理者并不看重质量管理,对质量方面的问题见怪不怪,只抓生意,认为收到钱,有效益,不亏损就万事大吉,就是好的经营者。
他们的理念是赚钱第一,不必过多地强调质量管理。这显然是管理标准不高的表现。根据笔者多年经验,悉数在饭店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在我们国人自己管理的饭店中,不少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对质量管理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只要饭店正常运转即可。也有的人在口头上承认质量的重要性,但只停留在口头上,并不真抓实干,只要没有客人投诉,从来不主动查看各个岗位服务如何,工作质量如何。(2)质量管理措施乏力。有的管理者对质量的重要性不是不清楚,但是缺乏措施,不重视管理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是无论在组织机构上、人员保障上,还是管理方法上,都没有建立一套明确的有效机制,且日常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和数据积累,管理存在随意性。
(3)质量管理过程停留在形式上。对于质量管理,只注重在形式上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满足于有组织、有机构、有条例、有规定。至于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人监管,是否每周有检查、有记录、有报告,实际效果如何,查出问题有无整改,整改情况如何等就不太注重了。往往是质量事故发生之后,再去追究责任,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实际上就是被投诉后的救火队。(4)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单纯的服务质量。有的饭店把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概念混为一谈,甚至简单地理解为抓质量就是抓员工的礼节礼貌、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往往重点管理的就是服务工作中一些表面的东西,把整个饭店的质量管理内容通通局限在服务层面。他们虽然也下工夫去抓、去管,但是因其认识的偏颇,将整个饭店的质量工作局限在服务质量层面上,无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5)认为质检巡查就是质量管理的全部。有的饭店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就是组织一个质检小组,质检人员每天要巡视,内容就是检查各个部位的卫生、纠正员工违纪行为等。他们简单地认为,有质检人员的不断巡视、现场纠正问题,就是在认真地抓质量管理,就是质量管理的全部内容了。
(6)质检工作存在随意性。有的企业日常的服务质量检查,存在较大的个人主观随意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程。比如:在检查中认为某个员工的头发长了,就说:你的头发长,不符合标准,罚款xx元。或者说:你的胸牌已磨损,不符合规定,罚款xx元。检查一圈下来,罚了几百元,认为力度很大,管理很严,员工都被管得很规范了。殊不知这样的检查和罚款,被检查者非常反感,他们不服气的是罚款没有规则,经常私下议论:“就是你们说了算,想罚多少就罚多少,可是罚款的依据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经常是员工没有争辩和解释的权利,只得服从,交钱完事。但是员工却由此产生很大的怨气,他们为了找回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把“气”撒在工作上、甚至撒在客人身上,由工作情绪导致服务质量发生问题,进而影响饭店的总体质量。
(7)把迎检工作当作质量管理的灵丹妙药。有些饭店的质量管理还表现在阶段性和突击性上。当上级要来检查工作,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互查、星级评定或星级复核时,饭店会大张旗鼓地突击检查卫生、检查员工仪容仪表、工作状态,强调迎检重要性,强调在检查时一定要按照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服务好宾客。往往这种突击性的质量提高会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在检查或评比中取得好的成绩。然而往往等上级的检查完毕后,饭店员工短时内绷紧的弦就会松懈下来,可能会几天内都一蹶不振,使整个饭店的服务状态出现马鞍形起伏。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管理方式,表面看是在认真地抓,也非常重视质量管理,而实际上或者认识不够明确,或者做表面文章,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都没有真正地从根本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没有下工夫从制度上、管理体系上建立一套保障制度,没有科学、透明、规范地抓好质量管理。虽然下的工夫也不小,但是并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质量管理,也不可能科学有序地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这样抓质量,没有长效性,没有稳定性,没有持续性,也不可能有长远的效应。一言以蔽之,这样的饭店不可能有科学、规范、有序的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