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22 10:30:41 浏览次数:64次
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人开了家1500平方米的咖啡馆,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疯狂了。深圳就有这样一家店,不同的是,它玩的是当下很流行的“集合空间”概念——一家以精品咖啡为主题的集合空间店。有什么新鲜的?
01一家1500平方米的咖啡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咖啡馆的面积都没那么大了。独立咖啡馆普遍在100平方米左右,几十平方米的街边档口店越来越多。要知道,六七年前大热的韩系咖啡馆,20年前很有格调的岛系咖啡馆,可都是近千平方米的。在市场考验下,这个行业的打拼者越来越理智了。毕竟对很多咖啡馆来说,租金基本是决定其生死的一道关卡。可是最近,深圳新开了一家咖啡馆——Café All(皆咖),面积足足有1500平方米:1200平方米的用餐空间+300平方米的书吧区,囊括了从精品咖啡、简餐到书籍、文创、3C、咖啡器具等各类产品。
如果说星巴克在上海2700平方米的臻选烘焙工坊Roastery像是一个高级的咖啡加工厂的话,这家集合店就好比是一个咖啡成品的展示厅。不过,它们都应该属于近两年很流行的一个概念——集合空间店。
02琳琅满目的产品,只为抓牢顾客逛集合空间店常常令人感觉十分愉悦,空间中弥漫着好闻的香气,眼前摆满了各种精巧的小玩意儿。只是品质感做出来了,面积这么大,坪效如何呢?多维度扩充品类,保证人流量考虑到咖啡在国内市场还并未达到刚需,虽然这是一个以咖啡为主题的集合空间店,但皆咖并没有把盈利单纯地放在咖啡上,而是从多维度考虑。比如,店内可以单独售卖的产品种类就十分丰富:从精品咖啡、餐食、书籍、文创、3C到鲜花甚至娱乐、办公空间等都包含在内。为了扩充产品种类,还招募到一些气质相投的品牌做成“店中店”,比如,引入有特色的茶饮、烘焙品牌,获取一定的合作分成收益。
“如果顾客进来看到的都是单品、手冲,缺乏新鲜感,可能逛两次就不会来了。不断提供新鲜感,丰富产品的种类,会使客户的黏性更大,复购率更高。”皆咖的创始人说。多品类产品的齐聚,不仅能勾勒出不错的环境氛围,也增加了更多吸引顾客进店的元素,以此保证人流量和复购率。用“品质感”直击精准客群寄托着情怀的跨界混合经营模式背后,也存在商业上的立足之道。看似种类繁多的产品,其实指向性十分精准——拥有同一波消费客群,做一撮人的生意。以皆咖为例,店里面除咖啡以外的所有产品,都是和咖啡的气质相契合、更具品质感的产品,比如文创、3C,“这些产品的品牌商,看中的是咖啡爱好者的消费能力和对生活品质感的追求”。
喜欢咖啡的人大多也是追求生活品质并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于是,集合空间店和这些品牌通过不同领域的合作,实现了双方目标客户资源的有效共享。用活动挖掘更多消费可能据皆咖创始人介绍,皆咖的活动也是接连不断:“每周1个小活动,每月1个大活动。”活动引来的客流,会带动既有产品的销售。
咖评
用活动带来更多的消费可能。比如,“当有图书签售会等活动时,咖啡吧台会有平时4~5倍的营业额”。目前,皆咖一天能保持200~300的人流量。在这些人中,看书的人、咖啡爱好者是主力。在更多模式的探索上,皆咖还打算在营业时间上寻找消费增长点:“希望可以实现24小时营业模式,晚上做音乐小舞台。”
03结语商业越来越有趣了。从网络购物兴起以后,唱衰实体店的声音一直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集合空间店顺势而起。“打造一种生活方式”“体验式购物”,这些新鲜的概念和集合空间店带来的品质感顺应了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在大多数集合空间店,咖啡一直是作为配角的身份,只起烘托氛围的作用。如今,集合空间店要面临的考验还不止于盈利模式的摸索,店内不同品牌的格调与定位能否持续契合、能否打通线上线下、管理上该如何协调,都是需要不断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