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21 23:33:58 浏览次数:67次
“互联网餐饮鼻祖”——雕爷牛腩,通过互联网营销,天价配方、明星造势、资源嫁接等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运作,曾经风靡一时,一度让传统餐饮企业感到危机,但当前期营销热度退散,最终摆脱不了难吃、价格贵的诟病。曾经不接受预订的餐厅,现在上桌率不满三分之一,部分店铺已暂停营业。曾经创造营销神话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黄太吉,打着最美煎饼老板娘、开跑车送煎饼等营销噱头,一度成为餐饮界的网红,也逃不过煎饼难吃、价格贵的诟病,现阶段已经关闭半数门店,再没有当初的火爆。
有心无力,能力不足再好的想法,也需要去实践,要人去执行。但是餐饮业的现状是,多数餐饮企业是老板一手做起来的。规模小的时候,老板还能令行禁止,很多想法都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实在不行还能亲自上阵。企业大了以后,老板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更多的是授权下属去做,有好的思路让下属贯彻落实,但往往动作变形、执行打折,老板想的与下属做的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老板只能一声喟然长叹:“让你们干点事怎么这么难?”
这种现象是很多餐饮企业的真实写照,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成长惯性。传统餐饮老板一般都是白手起家,个人业务能力很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都要操心,员工只要按照老板的意图去执行即可,不用自己动脑子、想方法。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老板个人权威,难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可塑之才。二是餐饮业的从业者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不高,职业化程度低,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执行能力不足,更谈不上专业化了。三是很多传统餐饮老板是厨师出身,对营销也是一知半解,就算想做营销、想搭建营销组织和团队,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往往从一线提拔几个服务员就想着把营销做起来。
四是餐饮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很多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愿意进入,特别是80后、90后,即便招进来了,也会发现企业组织化程度低、职能不健全、思路冲突多、授权不充分,做事处处掣肘,上下难以沟通,工作时间长,结果也是到此一游,拍屁股走人。五是企业管理粗放,往往没有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之人员流动频繁,企业也不愿投入很多资源做员工培养、赋能、激励,更不要谈共创共担的利益分享机制,多数员工也只把工作当作挣钱谋生的手段,不会当作事业。总之,传统餐饮企业要走出经营和营销困境,老板不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不搭建系统化的人才机制,不发展营销专业职能和队伍能力,到头来还是老板一个人在战斗,个人的餐饮梦想和事业志向也会在岁月蹉跎中消磨殆尽。